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有害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造成的损害。职业危害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化学性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
2. 物理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高湿、低压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听觉、视觉、皮肤等造成损害。
3. 生物性危害:涉及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
4. 心理性危害:指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因素导致的心理压力过大,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等。
5. 机械性危害:包括机械伤害、切割伤、刺伤、砸伤等,多发生在机械操作、手工操作等过程中。
6. 电离辐射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到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源,如X射线、γ射线等。
7. 非电离辐射危害: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非电离辐射,这些辐射可能对皮肤、眼睛等造成伤害。
8. 职业性皮肤病:指由于职业活动导致的皮肤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痤疮等。
9. 职业性眼病:指由于职业活动导致的眼睛疾病,如职业性白内障、职业性角膜炎等。
10. 职业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尘肺、职业性哮喘等,主要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或气体。
了解和识别这些职业危害,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