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管理员根据网络结构手动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路由表。
优点:简单、配置容易。
缺点:灵活性差,不适用于网络结构复杂或动态变化的情况。
2. 动态路由:
距离矢量路由(如RIP、IGRP):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他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
路由器根据距离(跳数)选择最佳路径。
优点:适用于小到中等规模的网络。
缺点:可能产生路由循环,收敛速度慢。
链路状态路由(如OSPF、IS-IS):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包含网络中所有链路的状态信息。
路由器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优点:适用于大型网络,收敛速度快,路由循环少。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需要更多的带宽。
3. 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同一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如RIP、OSPF、IGRP等。
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如BGP。
4. 策略路由:
根据特定的策略(如优先级、费用等)选择路由。
可用于负载均衡、安全性控制等。
5. 默认路由:
当没有找到特定目的地址的路由时,使用默认路由。
适用于网络边缘的路由器。
6. 路由聚合:
将多个子网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网络,减少路由表的大小。
7. 路由跟踪:
通过发送数据包并观察其路径来检测和诊断网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