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中,自然景物都是常见的描写对象,它们往往象征着自然之美、哲理或情感。以下是一些古今文学中常见的自然景物:
1. 山:古代如《诗经》中的“高山仰止”,现代如鲁迅《故乡》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象征着崇高、坚定或远望。
2. 水:古代如《庐山谣》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现代如余光中《乡愁》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水象征着深情、流动或变迁。
3. 月:古代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现代如郭沫若《月下独酌》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象征着思念、团圆或孤独。
4. 云:古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代如郭沫若《云》中的“云卷云舒,自卷自舒”。云象征着变幻、自由或飘渺。
5. 风:古代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现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风象征着离别、思念或自由。
6. 雪花:古代如杜甫《北征》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现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花象征着纯洁、寒冷或坚韧。
7. 花朵:古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花朵象征着美好、短暂或爱情。
这些自然景物在古今文学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