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是一首中国古代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属于汉乐府民歌。下面是对这首民歌的全文注解:
陌上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陌上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注解】
1. 陌上桑:指路边的桑树。
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有落叶,叶子依然繁茂。
3. 于嗟鸠兮:叹息的意思,于嗟,表示叹息。
4. 无食桑葚:鸠鸟不吃桑葚,比喻女子不应该与男子纠缠不清。
5.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叹息女子啊,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
6.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原谅。
7.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溺于爱情则不可原谅。
8. 陌上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已经落叶,叶子变黄并飘落。
9.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溺于爱情则不可原谅。
这首民歌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过程,反映了男女爱情的不同态度。诗中强调了女子不应该与男子沉溺于爱情,而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原谅。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一种观念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