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亲爸爸》
课时:1课时
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中的词语,感受诗歌的美。
2.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爸爸的喜爱和尊敬。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亲情,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会表达对爸爸的喜爱。
教学难点: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
2. 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1. 诗歌《亲爸爸》PPT或绘本。
2. 图片或道具:爸爸的照片、工作工具等。
3. 音乐:《爸爸去哪儿》。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拍拍手》、《点点头》等,活跃课堂气氛。
2.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谈谈自己与爸爸的趣事。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爸爸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猜猜他可能是做什么工作的?”
2. 引导幼儿思考,引出诗歌《亲爸爸》。
三、诗歌欣赏
1. 教师播放诗歌《亲爸爸》的PPT或绘本,让幼儿欣赏诗歌内容。
2. 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幼儿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3. 教师提问:“诗歌中提到了爸爸的哪些特点?”
四、诗歌学习
1.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如“亲”、“敬”、“累”等。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诗歌,并提醒幼儿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
五、情感表达
1.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爸爸的喜爱和尊敬之情。
2. 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爸爸的爱。
六、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亲爸爸》的意义。
2.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爸爸表达自己的爱。
七、课堂小结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
2. 教师播放音乐《爸爸去哪儿》,让幼儿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学习、情感表达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爸爸的特点,培养了幼儿对家人的亲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