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是指用于改善食品颜色的人工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它们可以用来恢复或增强食品的自然颜色,也可以用来赋予食品特定的颜色,使其更加吸引人。
根据来源,食用色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天然色素: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如胭脂虫红、焦糖色素、叶绿素铜钠等。
2. 合成色素: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
3. 色素混合物:由多种色素混合而成的产品,如“日落黄混合色素”。
食用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但一些合成色素被认为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各国对食用色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食用色素的使用种类、用量、使用范围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在选择食品时,消费者可以关注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了解其中是否含有食用色素,以及具体是哪种色素。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群,如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含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用色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