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新高考选科率具体数据会因年份、地区和不同学校而有所不同,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选科率。自2014年起,中国开始试点“3+3”高考改革,该改革将高中会考科目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
“3+3”模式中,学生需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中选择3门其他科目进行考试。根据公开报道,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选科率会有差异:
1. 在部分试点省份,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比例较高,其次是化学和生物。这可能是因为物理学科在多数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中都是必选科目。
2. 部分地区选择历史科目的学生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选择历史科目的学生更多倾向于报考文科类高校。
3. 部分学校或地区可能会出现某些科目选科率极高或极低的情况,这可能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因素有关。
随着“3+3”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广,选科率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如需了解具体的选科率数据,建议查阅相关省份或学校发布的官方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