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二十四节气——寒露》
课时:1课时
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寒露节气的特点,知道寒露时节的气候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2. 了解寒露时节的习俗。
教学难点:
1. 能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寒露节气图片、视频。
2. 教学卡片:寒露节气相关词语卡片。
3. 气象仪器:温度计、湿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寒露节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气吗?”
二、了解寒露节气
1. 教师讲解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气温逐渐降低、湿度增加等。
2. 教师出示教学卡片,让幼儿认识寒露节气相关词语,如“露水”、“秋收”等。
三、观察与讨论
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气象仪器,了解寒露时节的气温和湿度变化。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寒露节气的特点呢?”
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幼儿了解寒露时节的习俗。
四、活动延伸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寒露节气习俗我知道”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寒露节气习俗。
2.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寒露节气手工艺品,如制作露水、秋收等主题的手工。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习俗。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寒露节气的特点,培养了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
2.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