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品、低档品和必需品的划分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 收入弹性:
必需品:收入弹性小于1,即收入增加或减少时,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这意味着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必需品的需求变化不大。
高档品:收入弹性大于1,即收入增加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意味着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高档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低档品:收入弹性小于0,即收入增加时,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意味着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低档品的需求反而会减少。
2. 价格弹性:
必需品:价格弹性较小,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
高档品:价格弹性较大,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低档品:价格弹性可能较小,也可能较大,但通常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3. 需求趋势:
必需品:通常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需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或保持稳定。
高档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档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
低档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低档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4. 社会和文化因素:
必需品通常与基本生活需求相关,如食品、住房、医疗等。
高档品往往与奢侈品、收藏品等高价值商品相关。
低档品可能指那些价格低廉、质量一般的产品。
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或不同时间段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在发展中国家,某些被认为是必需品的商品在发达国家可能被视为高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