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四年》。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魏献子有一次在宴会上与客人讨论天道。魏献子说:“天道循环,否极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之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具体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
当时,晋国的大夫魏献子在与客人饮酒时,谈论起天命和人事。魏献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规律,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有升起也有落下,有光明也有黑暗。他进一步解释说,人生也是如此,有逆境也有顺境,有失也有得。他强调,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有耐心等待逆境的结束,因为“否极泰来”,逆境过后必定会有好转。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就会发生转变,由坏变好,由衰转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