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谢不敏”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向晋文公推荐一个叫士会的人,但士会谦虚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敢接受这个职位。赵衰对晋文公说:“士会虽然谦逊,但他确实有才能,我敢保证他能够胜任。”晋文公听从了赵衰的建议,任命了士会。
“敬谢不敏”的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敢接受任务或职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谦虚谨慎,不轻易接受任务。
以下是这个成语的具体典故:
晋文公即位后,想要任命赵衰为相国,但赵衰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于是对晋文公说:“臣子我,才能平庸,恐怕无法胜任相国之职。”晋文公听后,认为赵衰过于谦虚,于是对他说:“你虽然谦逊,但我相信你有能力胜任相国之职。”
赵衰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说:“臣子我,实在是不才,敬谢不敏。”晋文公无奈,于是询问赵衰推荐的人选。赵衰推荐了士会,并说:“士会虽然谦逊,但他确实有才能,我敢保证他能够胜任相国之职。”
晋文公听从了赵衰的建议,任命了士会。士会果然不负众望,为晋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敬谢不敏”,用来形容人谦虚谨慎,不轻易接受任务。